(相关资料图)
□江舟
年轻时候的启功勤奋好学,通过自学有了一定的学术根底,很受当时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的器重。后来,陈垣先生把只有中学学历年仅二十出头的启功推荐到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两年后,辅仁大学附中一位院长认为启功学历太低,把启功解聘了。陈垣先生惜才,又极力把启功推荐到辅仁大学教大学一年级的国文,并且循循善诱,教导年轻的启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老师。陈垣先生的教导,言语浅显易懂却又富含深意,足见一代教育大师对后学的全力提携之心。
据启功回忆,陈垣先生的教导总共有九点,归纳如下:教中学生与在私塾屋里教几个小孩不同,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许讥诮学生;以鼓励夸奖为主,不好的学生,包括淘气的或成绩不好的,都要尽力找他们一小点好处,加以夸奖;不要发脾气,你发一次,即使有效,以后再有更坏的事件发生,又怎么发更大的脾气?万一发了脾气之后无效,又怎么下场?在讲台上即是师表,要取得学生的佩服;教一课书要把这一课的各方面都预备到,设想学生会问什么;批改作文,不要多改,多改了不如你替他作一篇,改多了他们也不看,要改重要的关键处;要有教课日记,自己和学生有某些优缺点,都记下来,包括作文中的问题记下以备比较;发作文时,要举例讲解,缺点尽量在堂下个别谈;缺点改好了,有所进步的,尽量在堂上表扬;要疏通课堂空气,不但作文课要在学生座位行间走走,讲课时,写了板书之后也可下台看看。既回头看看自己板书的效果如何,也看看学生会记不会记。有不会写的或写错了的字,在他们坐位上给他们指点,对于被指点的人,会有较深的印象。旁边的人也会感觉兴趣,不怕来问了。
这些“上课须知”,陈垣先生不止一次地向启功反复说明,唯恐启功听不明白,记不住。陈垣又在楼道里挂了许多玻璃框,里边随时装入一些各班学生的优秀作业。要求启功有顶批,有总批,有加圈的地方,有加点的地方,都是为了标志出学生作业的优点所在。这样做既激励了学生,也是对老师教学效果、批改水平的大检阅。
陈垣先生教启功如何做老师,并没有讲述什么高深的教育大道理,但是却指出了身为人师所需具备的形象、品德、细心、周全、师生互动以及教育的普遍原理,在今天看来,也十分契合现代的教育理论。陈垣先生把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启功,让启功获益终生。当陈垣逝世的时候,启功十分悲痛,当即为恩师写一副挽联:“依函丈卅九年,信有师生同父子;刊习作二三册,痛余文字誉陶甄。”一对名师高徒,两代国学大师,他们的交往情同父子,给人以温情,令人肃然起敬。
关键词: